
昨天微信上有个付费好友问我,说他目前遇到了一个瓶颈。他在大学里读的是A专业,毕业后也从事A行业,但是工作5年后,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行业,而是喜欢B行业。他咨询我的目的就是想知道,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彻底放弃以前的经验,然后转投到一个完全新的行业里面去。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典型,所以打算写一篇文章专门聊聊这个话题。我把赚钱这件事,分为3个阶段:
阶段一:去对口专业赚钱。
比如我在大学里学的就是石油化工专业,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就去石化公司工作了。但是呢,我当初之所以报考这个专业,并不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职业。当时我什么都不懂,只是听老师说,这个院校、这个专业将来能进“三桶油”这种国企、央企,拿铁饭碗不成问题。后来我确实拿了铁饭碗,但是我并不喜欢。原因有很多:国企氛围比较懒散,人情世故多,工厂污染严重,有爆炸风险,工资低(这个是主因)。于是就萌生了换行业这个念头。在里面工作了一年多之后,我真的彻底告别了石化行业。如果你跟我一样,当初选专业时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,那么你也可能会经历这个阶段。
阶段二:什么赚钱做什么。
25岁到30岁之间,像我这样的穷鬼出身的孩子,自然会以金钱为导向去做事,因为买房置业、结婚生子都需要花钱。父母给不上一点帮助,反而开始有伸手的迹象了(大学时我的各种费用几乎都是自己赚的)。所以,自然会去寻找容易赚钱的行业,至于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,早就抛在脑后了。其实过来人都知道,理工科本科生在大学里学的那点专业知识,顶多是皮毛而已,以后不论是从事对口工作还是不对口工作,都得从头学起。所以为什么不找一份工作环境好、待遇优厚的工作呢?很多人之所以会发出“读大学没用”的言论,就是因为那些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、参加工作的人,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已经找到了赚钱相对容易的行业。他们真的是没有任何顾虑和负担,不存在“四年大学白读了”这种沉没成本,想去哪个行业就去哪个行业,所以确实存在一部分不读大学的人很早就赚到了第一桶金,买了车买了房。只不过呢,发展瓶颈总会如约而至的,这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。
阶段三:做自己喜欢的。
到了30岁、35岁之后,我们不仅仅是考虑赚钱问题,这时候也会开始考虑自己喜欢做什么,自己的天赋是什么。因为如果我们没有从事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,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就感,也无法赚到大钱,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兜兜转转,始终无法突破。这时候的最佳状态就是:我们不需要再为金钱而奔波了,转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“命中之财”。就好比我在30岁之后,靠天赋吃饭这篇文章里提到的那样:如果能找到既能发挥自己天赋、又能带来巨大收益、又能获得巨大满足感和荣誉感的事业,这才算走上了正确的轨道。
很多人一生都无法找到这种事业,而越早找到的人越幸运。明白这个道理的父母,会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各种兴趣爱好,发现他的天赋所在之后,就会重点培养,这也是一个比较务实的思路。如果没有这个条件,那就需要我们在大学期间、在社会上多多探索、多多尝试了。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?下面我就拿我写作、做自媒体这件事举例子,我会剖析整个发展过程,以及这里面的逻辑,以及有才华的人想做自媒体的瓶颈在哪里。我总结,一共有3个发展瓶颈(视野局限,不擅长展示,一直在低门槛里打转),只要你突破了这3个瓶颈之后,就很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其实不光写作和自媒体会有这3个瓶颈,大部分行业都会遇到这3个发展瓶颈,如果不能突破它们的话,就只能一直在小打小闹中度过余生,永远无法赚到命中之财。
① 视野局限
我见过很多有才华的聪明人,他们之所以到了30多岁仍然一事无成,只能拿万八千的工资,就是因为他们太“聪明”了。比如,2017年我开始做这个公众号的时候,就有很多“聪明人”跟我说:U君啊,公众号的风口早就过去了,现在大家都玩短视频了。比如,很多人做自媒体喜欢计算“投入产出比”,他们会计算:我每天投入1个小时,输出1000字,那么一个月之后我会涨多少粉丝,赚多少钱。他们还喜欢刨根问底:U君,你一定要告诉我,等我粉丝过万之后,会有哪几种变现途径,预估收入是多少。对此我想说的是:我不是神,你也不是神,我们无法预测任何事情。况且,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不是线性的,你可能持续写一年也没有实质性收入,也可能写到第3个月的时候,各种收入会从四面八方涌来。这就好比,我在上大学时,绝对不敢想我现在取得的一切,当时让任何专家教授给我提建议,他们都不会把我规划到目前的道路上来。因为我的视野、他们的视野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,我们都无法预测未来。与其相信预测,还不如相信手感、网感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是写文章的,或者是拍短视频的,你不要总是计算今天增加了多少粉丝,一年后能增加多少粉丝,到时候会有什么变现途径。你最应该关注的是,今天有几个人跟你互动了?今天有几个人因为你的分享而受益了?他们当中有几个是有钱、有事业的老板?不用多了,如果每个月有5个新的老板关注你,那么你的账号就有巨大的潜力。因为他们能带给你的,不仅仅是数据上增加几个粉丝、有几个付费成员等等。而是说,他们可能会跟你产生合作,那时候的收益不是你用打工者思维能提前计算出来的。
这就引出了下面一个瓶颈。
② 展示
我一直在强调展示、包装的重要性。比如我做自媒体,都是一路走、一路展示。我的公众号刚有5000粉丝时,我就经常写“做公众号的10大要领”这类文章或者动态,发到各种平台,发到朋友圈。我刚刚组建一个社群,里面即使只有10个人,我就到处宣扬,说我组建了一个自媒体大Ⅴ联盟。大家可以试想一下,我朋友圈的各种老板们,他们会怎么看我?他们会想,U君这个家伙还挺厉害的,他不仅能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流量,还能把一群有能量的人聚集起来。于是就有源源不断的老板跟我合作,除了把我组织的所有付费内容买了一遍之外,还要跟我学习做自媒体的各种技巧,还有一些老板拜我为师(一点不夸张)。当然,还有很多老板会跟我产生合作,把他们的官微委托给我们运营。2023年的今天,粉丝的力量已经不可小觑了,不用多了,你如果坐拥1 万个铁杆粉丝,那么你可以靠他们的支持养家糊口了。所以,如果你取得了一点成绩,一定要大胆地展示出来。比如,知乎上你写了一篇回答上了热门,阅读量10万+(经常关注我,而且听我的话去操作的人应该知道,这件事并不难做到),这时候你就可以到处去写文章,传授“知乎写爆款文案的思路”。因为经常有人跟我说,他自己写了一篇爆款文章,但是并没有带来多少粉丝和收入,感觉没有什么用。现在你就应该知道了,你可以用它来进行展示,至于展示的效果如何,后续会带来多少老板的关注、会跟他们产生哪些合作,这就无法预测了。但总的思路是:你一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一定要大胆地去展示,去讲解自己的操作逻辑。只要你这样做了,你一定会收获很多“外财”。
③ 低门槛
我一直建议,那些有才华、有想法的人,尽量去做高门槛的事情,不要在低门槛下面打转。什么是低门槛的事情呢?一般来说,打工、雇佣关系里面做的事情都是低门槛。比如,做会计,送外卖,给甲方做视频剪辑按照时间收费。这些事情门槛低,收益低,竞争高,付出的辛苦也多。只有一个好处:确定性强,我干一个小时你要支付我一个小时的辛苦费,我干一个月你要支付我一个月的辛苦费。赚的每一分钱都是透明的、可以预测的。缺点是:天花板非常低,可能月薪一万元就是极限了,身体就已经吃不消了。那么什么是高门槛的事业呢?那些忽忽悠悠就把钱赚到手的事业,一般都是高门槛事业。比如在2016年的时候,我就从微博上组织收费社群了,当天就突破了“日入一万”这个瓶颈,当时我的大脑就产生了恍惚感:这笔钱怎么赚得这么容易?现在我回头想想,是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找到了收钱的手感。换句话说:我在做一件门槛极高、未来无法预测的事业。当时做微博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:前期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入,但是从我收钱的那天起,立刻就突破了“日入过万”的瓶颈(我之所以收钱是因为受高人点拨)。后面再出现日入5000、日入8000这种现象,我的内心已经不会有任何波澜了,而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突破“日入十万”(现在早就突破了这个瓶颈)。注意,我说的不是每天都日入过万、日入十万,而是说要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。天花板越高,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就越大,做事情就越游刃有余。总之呢,做自媒体、做大Ⅴ这件事,之所以是高门槛的事业,就是因为你从开始做那天起,不会有人告诉你:等你粉丝有多少之后,你就可以日入过万了。这样跟你说的人要么是神经病,要么是骗子。但是呢,只要你确实有才华,有经验可以分享,那么日入过万、日入十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。总结一下,我今天说的这几点,其实都很玄,那些西装革履、整天计算年化收益、计算投入产出比的人,做不了这些事。凡是确定性很强的、能清晰规划出来的,都是不值钱的。反之,如果你喜欢“手感”“网感”“钱感”这些虚无缥缈的词汇,那么你就有做这件事的潜质。只要你做的事情,在外人看来都是虚的,都是玄的,而且收钱的过程也是迷迷糊糊、忽忽悠悠的,那么这就是一件门槛非常高的事情,而且永远都不会有竞争者。这也是找到“命中之财”的唯一途径。
文档整理属实不易,若此文确实帮到您,可以给博主打赏支持一下,让博主知道这个文档真的有用,也有更多动力去坚持做这件事!您的一点心意就是对博主最大的物质和精神奖励!(触摸或点击此处进入捐赠赞助页面👌)
参与讨论